养鱼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,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(公元前460年左右),水产养殖对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。我国养鱼始祖范蠡就着有《养鱼经》,文献记载“治生之法有五,水畜第一”,可见养鱼经济效益不一般。养鱼就会生病,这是当下水产人的共识,早在宋代,苏轼在《物类相感志》就有“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,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”的描述,可见当时已经开始用中草药解决养鱼的病害问题。
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产养殖事业一路高歌猛进,鱼类总产量和人均产量连续20多年位居全球第一。随着养殖集约化,密度和产量增加,环境恶化导致各种菌株病害日渐增加。一时之间各种有毒有害产品充斥市场,出现令人震惊的多宝鱼事件、广东养殖户在自家鱼塘施用“呋喃唑酮”、“孔雀石绿”被举报而被逮捕,绿色环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。国内一些企业致力于天然植物药、中草药领域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开发,取得一定的成效。
一、目前水产养殖中药的使用概况
1、中药散剂:如国标中的“三黄散”、“鱼肝宝散”等、此等产品的质量优劣是按照国标标准判定。但是同等符合国标标准的产品的药效由产品的产地和加工工艺决定。一是细度(以目数计算60目—400目不等),细度越细(目数越高)药效越好。但是细度越细,加工成本和损耗就越高,成本每吨悬殊3—5千元。二是药材的产地,产地不同,价格不同,道地药材相比其他产地的高差一至三千元
2、中药深加工成的中药水剂:此种剂型都是按企业标准生产,如市场的“xx精华液”或“xx黄液”,加工工艺简单,大部分都是用水熬制而来,因此价格便宜,质量差次不齐,以廉价的中药材代替昂贵的中药材比比皆是。
3、中药提取物:即是按照一定的工艺配方,选择一定的适宜溶剂先萃取成液体,再浓缩成浸膏,最后喷洒在适宜载体干燥而成。此种剂型价格昂贵、药效高,市场产品较少,因价格原因推广难度加大,仅有少量名优品种使用。
二、中药保健预防推广的优劣及难点
使用中药保健预防,具有无残留、药效长、保健和治疗的双重功能,是绿色水产品的首选产品,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:
首先是普通中药产品药效慢,同质化严重,市场劣质价廉的产品横行,使水产行业人员对中药保健及预防治疗存在信心不足、推广阻力大。
其次中药提取因成本高,工艺复杂,检验、及标准制定要求人员素质高,行内从事人员少及经验缺乏,除保健外,治疗产品寥寥无几,创新产品更是凤毛麟角。
http://www.gdcsj.net